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2020年四川省单招数学真题含答案中职类  > 四川省2020年中职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(PDF版,含答案)

四川省2020年中职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真题(PDF版,含答案)

资源简介

四川省2020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统一考试语 文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。第Ⅰ卷1—4页,第Ⅱ卷5—8页,共8页。考生作答时,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,在本试题卷、草稿纸上答题无效。满分150分。考试时间150分钟。考试结束后,将本试题卷、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。第Ⅰ卷(共30分)注意事项:1.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。2.第Ⅰ卷共三大题,10小题,每小题3分,共30分。一、(共15分,每小题3分)1.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,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.庇护(bì) 管弦( xuán) 绰约多姿(chuò) 侃侃而谈( ) kǎnB.榫头(sǔn) 刮痧( shā) 茕茕孑立(jié) 熙熙攘攘(rǎnɡ)C.娇嗔( chēn) 雏燕(chú) 叱咤风云(chà) 惊世骇俗( )hàiD.饿殍(fú) 慰藉(jiè) 千秋万载(zǎi) 泾渭分明(jīnɡ)2.下列词语中,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.碰瓷 围剿 抑扬顿挫 近在咫尺B.入股 陪土 呕心沥血 汗流浃背C.报销 软肋 藕断丝联 人情世故D.废墟 请帖 姗姗来迟 淋漓尽至3.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,最恰当的一组是(1)总的看,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,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。(2)今年小 春,我 省 在 部 分 地 区 推 广 种 粮 大 户 代 种 代 收、农 户 互 助 等 形 式,一 定 程 度 上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难题。(3)从发展的整体形势来看,四川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条件没有改变,服务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仍在 。A.成绩 缓解 继续B.成就 缓和 继续C.成就 缓解 持续D.成绩 缓和 持续语文试题卷第 1页(共8页)4.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,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.王主任一直在默默地资助几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,不料东窗事发,这个小秘密被他的一位同事偶然发现了,他想低调处理也不可能了。B.中国和巴基斯坦手胼足胝的兄弟情谊,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,在瓜达尔港和中巴铁路等工程建成后,这种情谊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。C.“五一”假期,在成都近郊,多数小体量民宿的入住率已恢复到同期的70%,民宿经济率先在旅游复苏窗口期回暖,呈现出死灰复燃之势。D.这部长篇小说场面宏大、人物众多,但是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并不多,唯有那位贯穿作品始终的男主人公,还写得差强人意。5.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.格萨尔出身贫苦,他凭借正直善良的品质,艰苦奋斗,结束战乱,让人民安居乐业,最终成为一代王者、旷世英雄。B.秦九韶是南宋四川人,在他的《数书九章》一书中,记述了用“天池盆”测雨量的方法,是现存最早记录的量雨器。C.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要提高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,不得随意毁约,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。D.是否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,是否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原则,是成功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。二、(共9分,每小题3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6—8题。读书之要,首先在于带着问题读。问题可大可小,我们应该择其大。“人类往何处去”“中华民族往何处去”,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最大问题。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,发行过一种读书票,右边二字为“读书”,左边二字为“救国”,这很形象地说明:近代以来,进步的中国人读书的目的,便是爱我们的国家、救我们的国家,便是要解决“中国向何处去”这个大问题。当代的不少大学生,除了读教材以应付考试之外,几乎很少读书;除了为“稻粮谋”而外几无其他读书目的。这是当下教育的一个很大的问题,若用马克思在《论犹太人问题》中的说法概括之,就是注重了培养“市民”而忽视了培养“公民”。若对这样的问题听之任之,就会像卢梭在《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淳朴》中所指出的那样:“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,反而学会了一套善于诡辩的技能,把真理和谬误搞混,使人分不清真伪。什么叫崇高、什么叫正直、什么叫谦和、什么叫人道、什么叫勇敢,他们全然不明白。‘祖国’这个亲爱的名词,他们充耳不闻。我们有许多物理学家、几何学家、化学家、天文学家、音乐家、画家、诗人……就是没有公民。”须知,湖南第一师范给予青年毛泽东的,不是别的什么教育,而是公民伦理教育,这有他读《伦理学原理》的批注为证。而我们当前的教育最缺乏的,就是那种以发现和培养“人的本质力量”和“初心”为目标的公民伦理教育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,爱国是第一位的,广大青年要时时想到国家,处处想到人民,做到“利于国者爱之,害于国者恶之”,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———这一论断,抓住了当前教育最语文试题卷第 2页(共8页)核心的问题。如果丧失了接班人教育,大学只能是职业培训所;如果丧失了公民教育,大学培养的只能是小市民。人生忧患读书始。读书,并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快乐。有人说,不读书,我们依然很快乐,而如果读书不能使我们快乐,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每当面对这样的问题,我就会想起周恩来青年时代说过的话: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对当代青年而言,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一本最大的书。而今天的我们,最需要找回的,就正是毛泽东、周恩来那种读书的“初心”。(韩毓海《找回读书的“初心”》,有删改)6.对画线句子“人生忧患读书始”的理解,不恰当的一项是A.读书未必能给人带来快乐,反而可能带来忧虑。B.读书常常会引发问题,从而使人产生忧患意识。C.读书使人思想深刻,但同时会失去简单的快乐。D.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。7.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A.商务印书馆初创时期,进步的中国读书人面临救亡图存的大问题。B.当代的不少大学生几乎很少读书,而且他们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。C.从文中卢梭的观点看,当时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不具备公民素养。D.大学不能仅仅是职业培训所,还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8.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A.文章先谈要带着问题读书,然后针对当下教育的问题指出公民教育、接班人教育的重要性,最后号召要学习革命前辈,找回读书的“初心”。B.作者借用马克思《论犹太人问题》中的说法,是为了表明培养“公民”比培养“市民”更为重要,需要纠正当下教育忽视培养公民的倾向。C.文章谈到毛泽东、周恩来等革命前辈读书的“初心”,证明了“读书”和“救国”有紧密的联系,只要认真读好书,就能达到救国的目的。D.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,强调青年学生要爱国,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文章引述这些要求,针砭时弊,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。三、(共6分,每小题3分)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9—10题。熙宁八年夏,吴越大旱。九月,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,前民之未饥,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,民能自食者有几,当廪于官者几人,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,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,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,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,使各书以对,而谨其备。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。故事,岁廪穷人,当给粟三千石而止。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,得粟四万八千余石,佐其费。使自十月朔,人受粟日一升,幼小半之。忧其众相蹂也,使受粟者男女异日,而人受二日之食。忧其且流亡也,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,使各以便受之,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。计官为不足用也,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,给其食而任以事。不能自食者,有是具也。能自食者,为之告富人无得语文试题卷第 3页(共8页)闭粜。又为之出官粟,得五万二千余石,平其价予民。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,使籴者自便如受粟。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,为工三万八千,计其佣与钱,又与粟再倍之。民取息钱者,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,官为责其偿。弃男女者,使人得收养之。明年春,大疫。为病坊,处疾病之无归者。募僧二人,属以视医药饮食,令无失所恃。凡死者,使在处随收瘞之。法,廪穷人尽三月当止,是岁尽五月而止。事有非便文者,公一以自任,不以累其属。有上请者,或便宜多辄行。公于此时,蚤夜惫心力不少懈,事细巨必躬亲。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。民不幸罹旱疫,得免于转死,虽死得无失敛埋,皆公力也。(节选自曾巩《越州赵公救灾记》)9.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A.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羡:多余。B.使自十月朔 朔:农历每月十五。C.令无失所恃 恃:依靠。D.民不幸罹旱疫 罹:遭遇。10.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.前民之未饥 鄙贱之人,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B.忧其且流亡也 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C.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谨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义D.给其食而任以事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第Ⅱ卷(共120分)注意事项:1.必须使用0.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。答在试题卷、草稿纸上无效。2.第Ⅱ卷共四大题,12小题,共120分。四、(共20分)11.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6分)(1)民取息钱者,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,官为责其偿。(3分)(2)事有非便文者,公一以自任,不以累其属。(3分)12.阅读下面一首唐诗,完成后面2个小题。(8分)送蜀客雍 陶①剑南风景腊前春,山鸟江花得雨新。莫怪送君行较远,自缘身是忆归人。【注释】 ①雍陶:唐剑南道人。语文试题卷第 4页(共8页)(1)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。(4分)(2)这首诗前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。(4分)13.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空缺的部分。(每空1分,共6分)(1)行道迟迟, 。我心伤悲, 。(《诗经·采薇》)(2)是故 ,无长无少, ,师之所存也。(韩愈《师说》)(3)每一阵风过,/ ,/但没有人,/ 。(舒婷《致橡树》)五、(共34分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4—19题。天边草原芍药谷张抗抗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,空气骤然凝固了。她们从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,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,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、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,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,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。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,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,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,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。她们在阳光下安静地梳理着轻盈而光滑的羽翅,展示着纯洁无瑕的身体。粉白粉红,星星点点,织成了一块巨大的花毯。远远望去,眼前这一片绿山谷,已被盛开的野芍药,染成了缤纷绚丽的鲜花草原。在这天高地阔、旷野无垠的天边草原深处,蛰伏着如此大面积的野生芍药,令人难以置信。她们更像一群超凡脱俗的花仙子,在草地上忘情嬉戏,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。我被眼前这壮观的天然芍药之美震慑了。在坡顶上停下来,屏息静气,不敢迈出脚步。众里寻你千百度,蓦然回首,野芍药,我可找到你们了。草原寂静无声,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,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。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,磕磕绊绊地接近她,跌跌撞撞地靠近她。再晚一步,唯恐她又乘风飞去倏然无影。我的前后左右身前身后都是绽开的野芍药,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,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,弯腰抚摸眼前这一朵,前面又有一朵在呼唤我……我触到了她薄如蝉翼的花瓣,闻到了花蕊中喷发出来的阵阵香味;左边是挺立的芍药花苞、右边是灿烂的芍药花朵,身后是繁茂的芍药花枝。芍药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,花叶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青草气息,花朵散着一阵阵清甜清爽清淡的芳香。我陷落于此起彼伏的花海花浪中,乱花迷眼;我匍匐在她脚下,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。很多年前,我和母亲游览北京香山,曾在樱桃沟发现几株人工种植的盛开的芍药花,细细语文试题卷第 5页(共8页)品赏,那洁白的花瓣近于透明,片片如玉似水,花形、叶片与牡丹极其相似,花大叶肥,华美绚丽,好像是专与牡丹媲美而来。我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。然而,在这片草原深处的芍药谷,我忽然发现了芍药与牡丹的区别。芍药花长长的花茎,由根部簇生,每一枝都是直立而独立的,她们好奇地伸长了脖子,向上探问着天空。芍药的花朵高于植株,一朵朵活泼泼地悬浮于枝头,欢天喜地的样子,是一种率性无羁的姿态。而牡丹开花时,嵌于绿叶之中或悬浮于绿叶之上,因有花枝绿叶扶托,显得沉稳富态,有雍容华贵之相。若说牡丹高冷,那么芍药热情。若说牡丹富态,那么芍药妩媚。若说牡丹华丽,那么芍药生动。若说牡丹高贵,那么芍药柔韧。牡丹的精致之美,是被人工栽培养育出来的;而野芍药,天然带着一种蓬勃之美,自由自在,质朴灵动。真正让我惊叹的,是眼前这满满一山谷的芍药花,此起彼落竞相争艳,坡上谷里竟然别无杂花,热闹、丰满、完美。这一偌大的芍药谷,既不是公园,更不是人工栽培的花坛,它们是真正野生的芍药,从这亘古荒原湿润的山谷里自己长出来的。大自然拥有何等的神力与造化,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迹。千百年来,芍药花历经了多少次干旱或冰雹的劫难,才侥幸存活下来并繁衍成谷。她们具有何等旺盛与顾强的生命基因,才能在这冬季长达八个月之久的高寒草原扎下深根;在她们娇嫩的花苞内,蕴含着何等超强的忍耐力与爆发力,方能年复一年去而复来。天边草原、天上草原、天堂草原。据说,在这一带,大大小小的芍药谷,保存有几十处。目前只有一个芍药谷对外开放,在景区内铺上了长长木栈道,供游人隔空观赏。就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深处,拥有这一片保存完好、未被侵犯的芍药谷;在这个污染严重的世界上,天边的山脊皱褶里,深藏着这一片纯净的鲜花草原。光阴荏苒,花开花落,她们心无旁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,任凭沧海桑田,终不会改变自由不羁的天性。不知芍药为什么被称为别离草 我为此而忧心。自然之美被人发现之后,常常意味着破坏与终结,就连欣赏也会成为一种罪过。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,她们的根太深了,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。(有删改)14.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“空气骤然凝固了”的意思 请简要回答。(6分)语文试题卷第 6页(共8页)15.在画线句子“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”中,为什么野芍药花的“演出”“无需观众” 请简要分析。(6分)16.画线句子“她们好奇地伸长了脖子,向上探问着天空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(6分)17.作者认为芍药花与牡丹花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概括。(6分)18.在最后一段,作者为什么认为“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” 请简要分析。(6分)19.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,正确的两项是 ( )( )(4分)A.“天边草原、天上草原、天堂草原”,运用排比使表达鲜明生动。B.“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”表达了“我”对芍药的喜爱之情。C.

相关推荐: